首先,从供给端来看,全国碳市场纳入的行业范围不断扩大,企业配额发放相对宽松,导致市场上碳排放配额供应充足。部分企业由于技术升级或减排措施到位,实际排放量低于配额,使得市场上的碳配额出现过剩现象,从而压低了碳价。
其次,从需求端分析,部分高耗能企业在经济下行压力下,生产活动有所收缩,导致碳排放需求减少。同时,由于碳价较低,企业购买碳配额的积极性下降,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。
此外,市场流动性不足也是碳价走低的重要原因之一。目前,全国碳市场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,交易活跃度不高,投资者参与度有限,导致市场难以形成稳定的定价机制。
政策层面,尽管国家持续推动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,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,部分地方在配额分配、监管力度等方面存在差异,影响了市场的统一性和公平性,也对碳价稳定造成一定冲击。
面对碳价持续走低的情况,专家建议应加强碳市场制度建设,优化配额分配机制,提升市场透明度和流动性。同时,应加快推动碳金融产品创新,吸引更多资本进入碳市场,增强市场活力。
总体来看,全国碳市场价格走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未来需通过政策调整和市场机制完善,推动碳市场健康发展,为实现“双碳”目标提供有力支撑。